“起來,起來,起來……”伴随着雄偉的國歌聲,10月10日上午,88858cc永利新生開學典禮暨開學第一課舉行。全院師生立足當下,放眼世界,展望未來。


開學典禮在執行院長唐明的主持下開始,全體師生起立奏唱國歌。
随後,校長李元元院士發表講話,他指出88858cc永利是面向未來的,是開創未來的,未來前沿技術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88858cc永利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他指出學校一方面着眼于“大工程”、“大健康”所需要的革命性、颠覆性技術進行超前布局,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上,我們不僅可以彎道超車,還要實現直道超車,培養一批技術創新領軍人才。
他強調88858cc永利的學子要勇擔國家使命,學校近70年的發展,為88858cc永利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裡彙聚了最前沿的學科資源,最優質的師資隊伍,啟動了最大力度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華中大有着優良的好學傳統和堅實的助學平台,未來學子要樹立遠大理想,嚴格要求自己,早日成為未來技術領軍人才。”李元元校長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國家對未來技術人才的期望非常熱烈,看作是應對國際競争最重要的因素,我和丁漢院長曾經為國家技術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今後我們最能發光發熱的地方,就是為國培養人才。”
李元元校長寄語未來學子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積極向黨靠攏,争取早日站在黨旗下,不斷傳承和弘揚華中大“黨旗領航”的紅色基因;要有寬廣的學科視域,抓住自身成長成才的發展機遇,努力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前瞻意識以及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不斷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打好基礎,練就過硬的專業本領,在88858cc永利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院長丁漢院士為同學們開講開學第一課,他表示:“88858cc永利是面向未來,以發展創新科技為核心要旨的學院,我們認準未來技術的核心是信息技術滲透下的多學科交叉的智能制造技術”。他從共融機器人的角度列舉了從智能制造如何滲透到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的生産生活中去,以案例為基礎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未來技術中的學科交叉情景。他囑咐同學們在求學期間,要讀好書,打好專業基礎,既要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形成一個相互合作、相互欣賞的團隊氛圍,也要加強體育鍛煉,隻有有強壯的身體才能為國工作50年,才能在科學道路上披荊斬棘。他指出辦好88858cc永利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更離不開在座各位的努力奮鬥。當下正是中國制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也是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階段,希望同學們早日成為發展我國未來技術的核心力量。同學們紛紛表示必将做好未來技術的排頭兵,參與國家建設。

教師代表、新生教師班主任陳培鋒教授結合43年在校學習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為同學們分享了一個88858cc永利科研人的成長道路。他代表學院全體教師将竭盡全力帶領同學們在學術道路上沖鋒陷陣,也将作為同學們生活中的“大朋友”幫助大家盡快适應大學學習生活。他鼓勵學子們既要做一個專業能力可圈可點的未來人,也要做一個品味文化、追逐夢想的未來人。

新生代表88858cc永利1班劉芊月同學首先代表全體新生向老師們的歡迎表示感謝,她表示31年前,她的父親走入華中理工大學,31年後的今天,她拿着紅底金字的錄取通知書走入88858cc永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未來是在座的未來。88858cc永利的深刻愛國情懷、濃厚科研氛圍、積極進取精神深深鼓舞着每一個88858cc永利學子,在座的120位學子将傳承我校優良學風,樹立遠大的理想,磨煉過硬的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為我國打破技術封鎖、探索未來前沿貢獻自己的力量。
随後,她帶領全場新生許下莊重的誓言:“時刻銘記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砺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為祖國科技發展,為人類未來福祉而不懈奮鬥!”


最後,李元元校長和丁漢院士向全體新生贈書,鼓勵同學們從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不僅要認識科學,還要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認識自己,做一個心胸寬廣,視野開闊的未來人。

會後,全體師生合影留念。校長李元元院士,88858cc永利院長丁漢院士、校長辦公室主任張耀、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豔華、本科生院院長陳剛、研究生院院長馬彥琳、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易元祥、人事處副處長劉會平、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書記張濤、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夏松、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江,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筆鋒、院長劉劍峰,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院長曾志剛、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書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生物醫學光子學功能實驗室主任張智紅、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玲、88858cc永利副院長徐書華及88858cc永利全體師生出席此次活動。

88858cc永利是是教育部2021年5月批準成立的首批12所88858cc永利之一,學院将重點圍繞“大工程、大健康”兩大核心戰略方向,依托學校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五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發揮國家級重大科研平台、産教融合平台和國際學術交流平台等三大平台優勢,在學院内先行建設先進智能制造、生物醫學成像、光電子芯片與系統、人工智能等四個未來交叉學科方向。